2024年度,老河口市人民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质效,为老河口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工作成效
(一)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犯罪。依法从严打击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有力震慑犯罪、安定人心。以常态化扫黑除恶为抓手,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平安需求,办理涉黑案件,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系列宣传20余次。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严惩涉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洗钱、传销等犯罪有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
(二)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益企办”工作品牌,聚焦市场主体反映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打出护企“组合拳”,努力做优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建设,以检察担当护航高质量发展。强化“府检联动”,与高新区联合设立“检察护企服务站”,实现“零距离”精准提供法治服务。联合工商联、科经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开展知识产权普法进企业、行政检察宣传周、“民企沙龙”大讲堂等活动10余场次。2024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对我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相关做法在《襄阳日报》刊登,被湖北电视台宣传报道。
(三)用心办好检察为民实事。紧盯民生领域安全隐患,全力净化社会治安环境,针对办案发现的民宿、酒店行业成为涉毒窝点隐患问题,制发检察建议封堵管理漏洞,相关做法在《湖北日报》刊载。加强对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障,依法为“弱势群体”撑腰,加大对涉家庭暴力、赡养纠纷等领域支持起诉力度。推动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相衔接,办理司法救助18件,联合妇联、残联、民政局等部门开展多元救助。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抓好最高检“一至十一号检察建议”落实,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0件,推动补齐相关领域短板。
(四)持续深化长江大保护。综合发挥刑事打击、民事行政监督、公益诉讼保护等职能作用,办理案件40余件,守牢流域安全底线。强化分层治理,与农业农村局、公安局开展联合会商,准确把握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的界限,依法处置相关案件。深化“河湖(林)长+检察长”机制,探索“以碳代偿”生态损害赔偿新路径,与法院会签《关于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项目库的实施方案(试行)》,创新设置“碳汇林片区”“绿化养护区”“增殖放流区”等生态修复基地,全面推进生态恢复性司法实践,写好老河口生态修复“后半篇文章”,相关做法被《检察日报》采编。凝聚公益保护共识,在市委统战部指导下,吸收民主党派人士担任“益心为公”志愿者,协同民主监督,助力汉江水域生态保护,办理城市污水整治的相关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二、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
(一)坚持党建引领,夯实检察事业发展根基。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部署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贯彻活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宪法纳入党组理论中心组、党支部集体学习内容。2024年共开展中心组集中学习17次,专题研讨13次,全员集中学习29次,讲党课17次,引领全体检察干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以全局谋划助推高水平建设。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院党组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做到重点任务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压实法治建设工作责任链条,明确工作重点,构建责任体系,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三、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是持续加强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擦亮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鲜明政治底色,确保检察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是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强化使命担当。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对照襄阳检察“五个示范区”建设总体目标,持续发力,不断巩固深化各项改革任务。
三是切实履行监督职责,提升服务质效。以“三个善于”引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深化“三个结构比”的理解、认识、运用,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进一步深化数字检察创新思维,积极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办案质效。
四是深入推进人才强检,夯实履职基础。深入实施襄阳检察英才计划,扎实开展“以党的创新理论说办案、讲工作”活动,深化青年干警成长工程,提升检察履职能力。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深、作风优良的检察队伍。